开启自律生活,告别拖延症

分享一下近期在摸索保持自律方面的一些想法。

手段与工具

工具依赖可以是好事,也会是坏事。正如近期热门的剧《后翼弃兵》中女主依赖一个药成为天才国际象棋棋手,药物可以帮助她快速进入状态,但如果药物丢失了呢?往大了讲,咱们的企业依赖美国的半导体技术,美国正常提供自然是很好,但一旦不提供了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人经常会依赖一些工具或手段来达成自己目标实现自律,开始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需要远离手机,需要整洁的桌面,需要别人的督促等等。我会觉得通过依赖于手段和工具来实现自律,其实严格上不能称之为自律。或者是不能自洽的自律。只能说是半自律。只有我们意识到,手段和工具真的只是工具,而不能成为我们自律心智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迈向自律。这时候,即使环境嘈杂,即使手机在旁,即使桌面混乱,即使无人监督,我们也可以快速进入注意力集中为达成目标努力的状态。虽然这很难,以至于我们一开始都要借助于工具和手段,但往往在借助的过程中,我们容易迷失,认为没有了工具和手段,我们就无法实现自律,实际上并不是。正如我们上学期间,有老师的监督,有安静整洁的教室,有不允许带手机的纪律,这些都是手段和工具,是为了约束我们,帮助我们后面达成自律。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切都消失了,你就不能很好的学习了。

工具与手段都是为我们的心智服务,心智才是自律的主体。不能由工具手段反客为主,左右我们的心智。很多时候是「懒」的一种表现。正如,当要打扫卫生时,有些人会发出疑问:没有扫帚我怎么打扫?从而推脱责任,而有些人则会开始寻找扫帚替代品。不同心智在对待工具时有不同的反应。后者更为成熟,不为工具左右,更能达成自律。这一切前提是我们相信人的可塑性,不否认基因对人的影响,但也不否认我们可以通过环境行为改变我们自己。即自律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达成的。

今天看一个节目中讲美国大选提到,程序为人服务还是人为程序服务。跟工具与自律的关系有某种类似,工具为自律服务,同样程序始终也是为人服务的。也就是说懂王与懂粉的意志存在可能可以凌驾于程序之上。唯程序至上的人其实是在逃避问题。

时间

前面提到主观的心智与客观的工具中,主观的心智才是自律的主体。但从时间的维度上看,主观的心智却也只是一个配角。因为因果关系的存在。世界存在高于我们心智的支配者。简单的思考,现在已是11月了,今年的时间过去11个月,时间的流逝对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有些人毫无建树,有些人时间利用率高目的性强完成了财富积累职业晋升或是学业进步。客观的输入(我们付出的努力,环境的变幻)在一定的时间内导致了客观的输出。这是不以我们主观心智所转移的客观现实。

面对悄无声息的时间流逝与无法左右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能选择《把时间当作朋友》。时间管理的书很多,时间管理的工具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工具与手段。其实只有在心智 层面上理解了时间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管理」时间,拥有高的「时商」。至于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手段都是次要的了。而拥有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 感知时间的流逝,形成时间紧迫感;
  • 准确预估接下来所需时间;
  • 理解和了解过去时间完成的事情,形成正反馈;

实施

前面说的都是类纲领性的东西,意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的微观操作,我称为微操,也不可或缺。

所谓自律,就是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技巧自我调整,而不需要依赖外界条件输入。我们往往会在「危急」时刻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这是我们的本能。如果不这么做,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活不下来,也不会有我们。因而,我们可以思考在没有外来的「危机」的时候,怎么给自己制造「危机」。

使用倒计时

倒计时可以引起我们的时间紧迫感。类似于看电影时候一些倒计时的镜头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拉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我们的专注力。比如给一个任务设定倒计时,一般倒计时时间不建议超过半天,如果超过的话则可以将任务继续细分。倒计时太长,会失去它的意义。合理的倒计时能辅助我们的心智去感知时间的流逝,在倒计时结束的时候完成任务也能给我们形成正反馈,因而合理预估任务的时间同样很重要。

合理「夸大」任务重要性

意义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甚至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干活的动机。比如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就算是肤浅的意义也可以,为了赚钱而读书,为了找女朋友而读书等等。需要找到自己的痛点,去跟任务挂钩,从而引发我们对任务的重视。比如,一场「至关重要」的足球比赛,每个人上场的心态与平常的比赛时候是不一样的,这时会带着必胜的决心投入。因此,合理地去放大任务重要性,与一个有效的意义结合,能让我们更专注。

劳逸结合

以上两点心理技巧可以使得我们无需借助外界条件就可以进入专注状态。但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另外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期的专注很容易引起疲惫,从而负面地影响我们的自律。如何解决?其实答案我们早就知道了。在我们接受的多年的义务教育中,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用多年的教学经验数据总结出来的方法,即使用40分钟课堂加10分钟休息这样的时间搭配。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可以自己调整,但大致是这么一个思路。通过间歇性分段的时间分配策略,来让大脑得到休息。

这三个微操技巧使用得当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我们的自律效果。相信加以时间训练,可以让自律这个事情变得更加有效率。以上就是我近期对「自律」基于实践的思考总结。